7谁拖垮了明朝、二(1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shugelu.com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最快更新新崇祯纪实最新章节!

后世一直觉得是皇帝太贪婪导致大明的灭亡。

实际上皇帝花了多少呢?

皇帝的收入大项是每年101万两金花银。

金花银起初是作为一项仁政实行的,将江南重赋官田的赋税四百余万石大米按照每石0.25两的低比例折成银子送到京师,目的是为了减轻江南官田佃户的负担。

当然,经过历代官员持之不懈的摊平与挪移,现在到底便宜了谁就不用说了。

万历时金花银曾经增加了20万两,不过此时已经没了踪影。

还有大约三四万两皇庄银、五六万皇店银。

还有个大项就是抄家、赎罪所得的赃罚银,不过这个没有定额,有多少要看运气,还要与户部、地方三方分账,而且这一项从账面上是与大明的税赋无关的。

光禄寺每年24万两银子的伙食费也有部分是供应皇宫的——只有部分,因为京师各部衙的大臣胥吏们的伙食也是由光禄寺供应,此外修建陵墓、三大殿的工匠、民夫伙食、招待外宾、祭祀等等也是光禄寺供应。

此外还有各地进贡的五花八门的实物,不过这个东西一来不能卖,二来工部、兵部也是随用随取,说起来不少,其实不当钱用。

宫内还有大约两万太监与几千宫女,每年耗费俸禄顶天就是50万两了,不过其中很多厂、局同时也是为朝廷服务的,全算在皇帝头上似乎也不合适。

而且内库还有每年19.4万两的在京武官俸粮,制作赏赐蒙古人的衣物所需丝绢等需要约12.3万两,总计30万两是用在国事上。。

这么算,皇帝以及为直接皇帝服务的开支总计不足200万两。

就这200万,恐怕还要打个对折。

因为读过明实录的都会发现,不说崇祯这个中二发内帑救急,结果搞得自己卖库藏人参筹钱,就是熹宗这个木匠发的内帑都有数百上千万两银子之多。

-----

再算宗室花了多少。

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还是很照顾的。

大明宗室分为亲王、郡王、镇国辅国奉国三等将军、镇国辅国奉国三等中尉,总计八等。

女性分公主、郡主、县主、乡君、仪宾五级,公主相当于郡王,以此类推。

俸禄是亲王万石到五千石、郡王两千石,以下从1000-200石不等。

可随着宗室人口繁衍,嘉靖时朝廷受不了了。

“嘉靖四十一年,御史林润言:天下之事,极弊而大可虑者,莫甚于宗籓禄廪。天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,而诸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,以山西言,存留百五十二万石,而宗禄三百十二万;以河南言,存留八十四万三千石,而宗禄百九十二万。是二省之粮,借令全输,不足供禄米之半,况吏禄军饷皆出其中乎?”

这就是著名的一省税赋不够藩王俸禄的出处。

可是,这话没说完啊!

后边还有。

“……下部覆议,从之,至四十四年乃定宗籓条例,郡王、将军七分折钞,中尉六分折钞,郡县主、郡县乡君及仪宾八分折钞,他冒滥者多所裁减,于是诸王亦奏辞岁禄,少者五百石,多者至二千石,岁出为稍纾。”

规定每石折宝钞15贯,可连年贬值之下,十贯仅仅换一文铜钱。

就是说亲王减少了500-2000不等的俸禄,郡王、将军实际只领三成俸禄,中尉实际领四成俸禄,郡主以下领两成俸禄。

《宗藩条例》实行后,效果斐然!

甚至到了低级宗室日子过不下去的地步。

万历二年礼科给事中石应岳上疏,‘宗支日烦,禄米无措,郡王而上犹得厚给,将军中尉已不能自存。已封者若此,不得封者可知矣。’

万历批示‘宗人贫困可悯,各该应得庶粮按抚官其从宜措给,无致失所。’

万历十五年,甚至将宗藩纳入了灾荒救济群体。

‘发帑金赈宗室。’,‘其禄产优厚者不得一概滥给’,其余‘每人给银一十二两’。

随着军费的膨胀,官吏俸禄的膨胀,宗室俸禄还是付不起!

怎么办?

继续折腾。

几经折腾,万历十八年将河南、陕西、山西三省各宗室俸禄定下额度作为永例。

礼部上奏‘议以各府额派禄粮仍增赢余,截做定数。’

万历表示‘如议行,仍附于《要例》。’

王府最多的河南定额则是26.8万两。

万历三十九年再定江西,‘量增禄银三千九百五十两,以足十七万之数,永为定例,不许加派。’

天启五年,将山东等省宗室俸禄也定下额度作为永例。

礼部尚书薛三省奏定天下宗藩限禄之法‘一以江西限禄为准,通计天启四年以前之禄数以为天启五年之后之禄数...’

天启表示‘是之,命行该抚按刊刻成书,以便遵守’。

此后除了新封的万历三个儿子之外,宗室俸禄再无增加。

至此宗室俸禄开始成为定数,你们爱生不生,反正就这些银子了。

大明皇族此时大约十万出头,每年的俸禄总计不超过150万两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